本学期,体育组基于小学部的教研计划,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确定了教研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从上课、备课、诊断多个体育组期末层面开展教研工作。
追寻本质,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框架
根据日常的教学情况和实际问题,体育组确定专项技能类书籍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为理论学习书籍,教师认真研读,阶段跟进,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教学行为,通过期末的读书分享,相互交流研究,在交流中研讨如何把书中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对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了进一步落实“让每一个孩子”精通1-2项运动技能的初衷,提升走班制教学质量,体育组按照“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展开研讨。
根据学生水平特点和比赛需要,体育组找出每个项目需要的技术和战术,分析每个技战术的难度,并按难易程度,按照低年级简单,高年级复杂的序列进行内容的编排,编制相应的教学要求,对专项每个技能的单元、主题、问题开展集备。
随着每个专项单元集备的进行,集备研讨逐步深入,集备方向更加体育学科化,“学、练、赛、评”模式更加成熟。老师们经历了初读教材时的动作要领解读,到大量文献查找时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水平特点的把握,最后设计出使用的组合练习,一步一步,接近体育技能的学习本质,为学生掌握专业的运动技能打好基础。
通过专项技能单元集备,体育技能教学更加科学、专业,教师能够围绕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练习活动,解决关键问题,凸显体育学科本质。
实践改进,形成“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路径
确定了每个专项技能的教学设计后,各专项教师通过一人上一节课的方式在行动上落实了日常探寻的教学研讨。

▲体育组陈思源老师足球专项教学研讨公开课
课堂观察时,大家常常因执教老师为了确保学生信息的精准获得而做出的优美示范动作与动作要领讲解精细而回味良久,也会对课堂上课如何预防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而不断思考,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就在这一次次思考和回味中取得。

▲体育组林杰老师轮滑专项教学研讨公开课
凝练成果,展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风采
经过一学期的教研,本次教研活动成果通过教研报告、单元集备分享,以及三节的研讨课程向大家呈现。

▲体育组杨玉溪老师作活动流程及活动安排

▲体育组教研组长高姗姗老师作教研报告

▲体育组张卫徽老师作集备分享

▲体育组杨华云老师授课《足球脚背正面传球》

▲《脚足球背正面传球》——学生课程中游戏展示

▲《脚足球背正面传球》——学生课程中练习展示

▲《脚足球背正面传球》——学生课程中练习展示

▲体育组孙鹏老师授课《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孙鹏老师动作示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学生自主练习展示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孙鹏老师进行动作指导与纠正

▲张震老师授课《篮球三插入步上篮行进间低手上篮》

▲《篮球三步上篮行进间低手上篮》——学生自主练习展示
此次研讨活动,是体育组课题研究实践与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体育组构建具有体育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体育组将继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深入研究“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课堂,提升走班制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奠基。